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博物馆作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创新者和守护者,应积极响应社会变革的节奏,成为与时代共振的重要力量。


5月17日,马可波罗控股主办、东莞市唯美陶瓷博物馆承办的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暨专题展览“艺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建筑陶瓷艺术化与城市公共空间展”盛大启幕。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美术馆、中国壁画学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代表、艺术家、媒体嘉宾、文化界人士等齐聚东莞,共探建筑陶瓷与城市美学的共生之道。


图片
图片



专题展览

60余件作品演绎陶瓷的“破壁新生”


活动伊始,40余位与会嘉宾以陶瓷彩绘的形式创意签到,在素坯上留下各具风格的艺术印记,为展览揭开序幕。



“艺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建筑陶瓷艺术化与城市公共空间展”共展出60余件由中青年艺术家创作的陶瓷壁画作品,涵盖唯美文化陶瓷的众多工程案例,充分展现“建筑陶瓷艺术化”的探索成果。从实验性陶瓷壁画到大型上墙壁画、从材料革新到艺术表现,呈现建筑陶瓷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发挥连接文化与生活的作用,成为塑造城市视觉形象、传递城市文化符号的重要媒介。


图片
图片


在东莞市唯美陶瓷博物馆馆长朱红宇的导览带领下,嘉宾与观众们深入展厅,开启沉浸式艺术体验。朱馆长表示,建筑陶瓷不仅是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更承载着当代美学和文化表达,希望通过跨界融合,让陶瓷艺术真正走出去,深植于城市肌理之中,成为公共空间的文化印记。


图片

东莞市唯美陶瓷博物馆馆长 朱红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随后,观展嘉宾们移步至唯美文化陶瓷生产车间参观,见证唯美文化陶瓷制作团队的精湛技艺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图片
图片
图片


依托博物馆为平台,唯美文化陶瓷持续开展文化创新实践数十载,以瓷砖为媒介,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的碰撞中,将自主研发的文化陶瓷融入城市地标建筑与轨道交通,如北京大兴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敦煌丝绸之路文博会展中心,以及昆明地铁5号线、佛山地铁2号线、哈尔滨地铁2号线、深圳地铁3号线、东莞地铁2号线等项目,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图片

北京地铁12号线《致敬·承载·记忆·出发》


图片

南通地铁2号线《大美南通》



学术研讨

共话“建筑陶瓷艺术化与城市公共空间”


下午,“建筑陶瓷艺术化与城市公共空间”学术研讨会在马可波罗控股总部八楼会议室召开。由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首任馆长王见教授担任学术主持,30余位来自陶瓷艺术壁画、城市设计、公共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唯美文化陶瓷团队一同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图片
图片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首任馆长 王见教授


会上,王见教授致辞阐述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和意义。参会专家学者们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与公共环境的艺术优化”的核心议题,在“陶瓷材料的可持续性与艺术表现力”、“陶瓷艺术介入公共空间的路径”、“传统陶瓷工艺的当代表达”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讨论。


图片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罗奇


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陈舒舒


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刘可


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谭秀江


图片

华南理工大学·高占盈


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陈鸿雁


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谢菊明


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王琪


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颜景亮


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林霖


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姬舟


图片

华南理工大学·王琛


图片

华南理工大学·林利


图片

中国壁画学会·田鲁


东莞市唯美陶瓷博物馆馆长朱红宇在会上分享了近年来唯美文化陶瓷在壁画创作上的实践成果,详细介绍了唯美文化陶瓷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探索,并就未来与高校共建“大湾区壁画创研中心”的设想展开展望。


图片

东莞市唯美陶瓷博物馆馆长 朱红宇


图片



非遗传承

“东莞瓷刻”社教课程首发亮相


2025年,唯美文化陶瓷“东莞瓷刻”技艺作为传统美术类项目成功入选东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瓷为纸,以刀为笔,以釉为彩,东莞瓷刻通过巧妙融合中国书画的写意神韵与雕刻的立体语言,在唯美文化陶瓷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探索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片


为进一步推动该项非遗技艺的传承,博物馆在本次“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中正式向公众推出全新的非遗社教课程——“刻瓷绘彩”系列。广大艺术爱好者齐聚陶吧,在参观陶瓷壁画展览的基础上,参与以非遗技艺“东莞瓷刻”为核心的创作体验,近距离观摩雕刻工艺,亲手创作专属瓷板艺术作品,亲身感受传统工艺在当代焕发的魅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期间,东莞市唯美陶瓷博物馆还将推出徒手捏塑、生肖陶印、新彩手绘3场限定公益课堂,持续发挥博物馆社教功能。